看推广就感觉有可能是个烂片,没想到真是,做个试管婴儿能把两个人都做死,去海边都能把小孩淹死,植物人,癌症,精神病,男女对立,女拳,男拳,到底想表达什么?核心就是比惨代孕?代孕值得同情?这是伦理道德问题了,这种事情竟然也想得到别人的同情?电影拍的小心翼翼,这也不敢拍那也不敢拍,上环咋了?男人的错啊?到底谁的错?你科学的讲出来啊,不能生你一个生殖科的专家能不知道是谁的原因?国内就这水平?

很少见如此让我喘不过气的电影,压抑着情绪却又得承认这就是现实。
映后听监制和编剧聊起创作心得,感叹女性创作者的刻画情节和看待角色的态度真细腻啊。比起输出观点,创作者把解读的空间留给了观众。同时,导演作为男性,又刚刚好为电影补上男性视角的缺失。
祝你幸福,是一句祝福语。而电影里只在结尾才有了一点【幸福】的注解。那就是男主和女主终于离婚,冷冻胚胎的归属权终于有了法律的确认。
-
电影关注了很多时下的社会议题:失独家庭如何走出阴霾、普通家庭面临的生育压力、不断加码的离婚成本。
作为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,我也没想到这部讲述生育和失独家庭的电影,能让我全程止不住泪水。
影片的主要事件是一场诉讼案,却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道德伦理或法律上,而是锁定在了失独家庭的丧子之痛(这里的“子”不分性别,指孩子)上。近年来,本应成为家庭支柱、社会栋梁的独生子女,因为疾病或意外而突然离世,让失独家庭这个绝望的群体愈发引人关注。
丧子之痛本就是个无边地狱,而如果这痛苦有层级,失去唯一的孩子更是这地狱的第十八层。
作为女性,我本能地更加共情电影里面的母亲角色,的确乍看起来
《祝你幸福!》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,讲述了三个家庭的痛苦。
一次车祸,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,因此产生的官司,又揭开了第三个家庭的伤疤。
33个汉字,概述了整个故事,让人悲伤的故事。
现在是否已经让你眼圈发红?
想必不会。
罗杰伊伯特总在强调,铅字才是思想的理想载体,电影是为了影像而诞生的。
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,不到八百字,五分钟读完,直到最后一句——
庭有批把树,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矣。
怎能不让人动容?!
这就是铅字落于纸面,发于口中的魅力。
此刻的主角

今天刚上映看了早上十点半最早的一场,电影海报上有一句话:“不是不婚主义,不是结婚主义,而是幸福主义”,让人在看之前会觉得这是部想聊聊婚姻和人生的片子。但完全不是!这句话和电影的主题相去甚远。以下聊聊个人看法:
为何说是“优秀”:
影片中一开始就展现了一个抢夺胚胎权的故事,即在胚胎的父亲死亡,在母亲成为植物人的情况下,谁能够拥有胚胎的所有权?在法律上意义上,胚胎并不能作为一般物来处置。如果是一般物且为可分割物,可以由双方的第一继承人分割处理,若为不可分割物

祝你幸福!:失独的痛苦如同慢性病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m.qiaojiaoyu.com/v/id-987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