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电影的一些自己的感触:
记忆,总会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淡化,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流逝更快,且更无法选择。所以此类型的电影多数会聚焦于时间和记忆的混乱的描写。我们会看到同一人物混乱的角色出现(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);对身边人的记忆停留在小时候等等,很多时候视角是一个照顾者的视角去体会。
而《叫我郑先生》,我们完全进入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本身的视野里,我们会同他一样有一种念想——不想忘记。年轻的阿灰不想忘记他的丈夫,此时的郑先生也不想忘记他的妻子

今日盲开的电影:《叫我郑先生》。
2016年陪伴了郑先生近40年的妻子离开了他。
之后的日子里,他时常和老友老梁为伴,一起钓鱼、喝酒;或是自己一个人带着小马扎,去妻子的墓前唠上半天。
随着年岁渐高,老梁提议一起结伴去养老院过完余生,老梁还开玩笑说自己会在养老院交个女朋友,郑先生说:“你的决定我都同意。”
只是,老梁却在这个计划实现前离开了人世。而郑先生,也发现自己患上了阿兹海默症,过往的记忆一点点在消失。他有些害怕,最放不下的,是对妻子的记忆。于是,他决定在尚能自理前

我是怀着对国产片可有可无的心态看的电影,刚开始一直就是认为这就是两条故事线,最后并成一条发展。阿灰姑娘为爱人寻找录音的一条线索,另一条线索是郑先生寻找爱人以前的踪迹。开始我就觉得整个影片就是一种平淡而俗套的叙事方式。但最后发现这两条线其实就是一条线,我对此片的结构,剧本的创意还是有所惊喜的,看了豆瓣上很多朋友的留言,好像也没有讲到这一点。其实这是一条跨越了30年的两条线的重叠,阿灰就是郑先生的妻子,阿灰30年前走过的这条路,就是30年以后,郑先生走过的那条路

这是一部不可能有差评的电影,因为它慢慢的叙事节奏,让人慢慢地舒服着,享受着,温暖着。
老人郑先生在旅途中,结识了年轻女孩阿灰。他们一个为了怀念过去,一个为了憧憬未来,共同开始了环岛旅行。
影片虽然节奏很慢,却不无聊,反而故事感满满。是那种“你有茶,我有故事”的感觉。
两人的旅途中,风景美得让人向往,故事暖得让人羡慕。这是旅行电影,也是文艺电影。
最后的结局,更是堪称点睛一笔!意料之外,却又早有伏笔。本以为影片会在平平淡淡的温暖中结束

人类为什么珍贵,是因为他们有限的时间,电影的存在为什么珍贵,因为它们是所有感觉和记忆的延伸。就像本片里的录音机,作为连接过去和现在、有限和无限的中介,证明时间无法转移永恒的爱,让失去记忆的郑先生和失去时间的妻子在同一个空间再度相遇。
我害怕时间,因为它很过分,它不仅让人面目全非:时间一到,证明你已经年龄很大的印记,沟壑交错的线条还有白发就会出现。我怎么能不害怕呢,我只是一个俗人,害怕衰老,害怕沧海桑田世事变迁,我害怕我的回忆要用‘’几十年前‘’来开场。

生活在青岛的六十多岁老郑,在老伴去世的四年后得知自己患上了阿尔兹海默,于是为了在自己全部遗忘之前再纪念一次老伴,在2020年踏上了她三十年之前同样的台湾环岛之旅。如果你之前曾起心动念的想去台湾环岛那么推荐你去看看此片,给自己先导过过眼瘾(真的是台岛实地拍摄的呦)。近期用阿尔兹海默做素材拍片的不少,《妈妈》里是是女儿,这部里是丈夫。但国内的处理和国外差别很大,国外真是把那些残忍的撕开给你看。而国内的处理都是让患者很体面与安静祥和,除了反复表现些健忘和偶发的情绪激动外
“叫我郑先生”很适合在午后,边喝茶,边观影,边感动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m.qiaojiaoyu.com/v/id-469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