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ARis cool but I don’t get the meaning of shooting this short film. It seems like a piece that can be used as an advertisement. As a short story, I would wonder the character arc of the main character and why this short film can touch the audience rather than that the audience just feel cool.

影片《盲点》完全是实践信仰和爱的美丽见证。信仰的伟大力量让莉安妮全家能坦然地去接纳一个陌生人麦克,透过莉安妮全家的善举,麦克作为被爱的受惠人,也从温暖的关爱中重新展露笑脸,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。莉安妮一家人和黑人小伙麦克在餐桌上手拉手一同祈祷的一幕,可以作为整部影片温馨动人的美丽注脚。不在于华丽得掉渣的快速剪辑,家庭温情影片根本不需要;不在于抑扬顿搓的有力配乐,清淡如水的音乐画龙点睛即可。

當 橡 樹 逐 漸 消 失 在 橡 樹 之 地 Oakland,奧 克 蘭 作 為 黑 、白、拉 丁 人 口 各 佔 1/4 的 多 元 城 市 是 否 願 意 接 納 它 的 多 元 為 其 根 源?
以下引述自維基百科:
四五十年代起,奧克蘭警察局(Oakland Police Department,OPD)顧請一批從南部來的警員,他們引入他們家鄉的一套來這裡執法,引發不少種族衝突[34]。
截至1966年,奧克蘭警察局中661個警員當中只有16個是黑人[31]。全國各地一連串警員打黑人事件後

7
阶层固化,我认为这个片子完美地解释了这个词。在前台妹子解释blindspot时就已经阐明了(电影名字起的非常好),
总是靠直觉,固有思维去看人与事,就像黑人犯罪>白人犯罪,就像小黑坐牢而小白却没有,就像白人警察枪杀无威胁的黑人罪犯,就像警车巡逻放过一个他们认为可能持有枪支的黑人,避免冲突。
这些在黑白人种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,使得人们存在盲点。但电影却用像黑人,哦不,是比黑人还“黑”的小白,和在假释期内胆小害怕做任何坏事的小黑形成鲜明对比,用白人警察“谋杀”无威胁黑人对比

Collin在假释期的最后几天目睹了白人警察在街头枪杀一名黑人。他的好友Miles是一个白人nigger,吸大麻、崇尚暴力。Miles不是一个黑人,但也算不上一个白人,他的牙套、手枪都是让自己变得更Black的装备。久而久之,他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,也忘了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,直到他的儿子拿着他的枪玩,他才感受到了恐惧……
Blindspotting盲点,引用于书中的一个知识点:花瓶还是两张人脸?人一次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面。Collin希望Val能忘记自己身上不好的那面。当Val质疑Miles人品的时候,Collin还在维护自己的哥们儿

Niggas With Attitude(黑人有态度)
11月11日凌晨,美国芝加哥郊区的一家酒吧内,一名黑人保安在制伏了一个酒吧袭击者后,等来的却是自己被警察开枪击毙;
9月份的某天,美国一名女警在下班回家时走错进了黑人屋主的房间,黑人屋主飞来横祸,惨被对方枪杀。
据犯罪报告统计,在美国,虽然黑人仅占人口的12%,但在警察枪杀事件的受害者中,黑人占到了40%。
被警察枪杀的黑人数量,甚至在白人的2.5到3倍之间。
电影[盲点]中,一个贯穿全片的核心事件

“盲点”跨种族友谊与种族隔阂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m.qiaojiaoyu.com/v/id-4022.html